经常性吃火锅,会换上口腔癌吗?专家这样回答
作为冬季暖身、社交聚会的热门选择,火锅在国人的饮食文化中占据着独特地位。然而,近期一则“女子每周吃4天火锅确诊口腔癌”的新闻引发广泛关注。火锅与口腔癌之间是否存在必然联系?如何健康享用这一传统美食?记者采访了多位医学专家,为您科学解答。
火锅热辣刺激暗藏健康隐患
南京市第二医院肿瘤科主任徐瀚峰指出,火锅浓汤温度常超过120℃,而口腔耐受温度仅60℃以下。长期食用过烫食物会导致口腔黏膜反复烫伤,引发黏膜增生和角化,形成白色斑块。“这些白斑属于癌前病变,若出现在舌腹、口底等高危区域,癌变率超过50%。”他强调,黏膜在反复刺激下敏感度下降,形成“愈吃愈辣”的恶性循环,进一步加剧癌变风险。
武汉大学口腔医院副院长赵怡芳提醒,火锅中的辛辣刺激调料会加重黏膜损伤。她接诊的一名35岁男性患者,长期火锅配烟酒,舌部溃疡经久不愈,最终病理确诊为鳞状细胞癌。“所幸发现及时,手术后患者已重返工作岗位。”赵怡芳说,这类病例近年呈年轻化趋势,与不良饮食习惯密切相关。
多因素协同作用诱发癌变
专家强调,口腔癌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。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数据显示,吸烟者患口腔癌风险较不吸烟者高5倍,饮酒者高2.5倍,而既吸烟又饮酒者风险飙升15倍。此外,槟榔中的槟榔碱已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列为1类致癌物,湖南等槟榔消费大省口腔癌发病率长期位居全国前列。
值得注意的是,成都、重庆等火锅消费大市口腔癌发病率反而低于全国平均水平。徐瀚峰解释,这与当地居民偏好鸳鸯锅、注重食材搭配等饮食习惯有关。“关键不在于吃不吃火锅,而在于怎么吃。”
科学吃火锅指南
- 温度控制:使用测温勺确保食物冷却至60℃以下再入口,避免“趁热吃”误区。
- 食材处理:肉类切薄片充分涮烫,蔬菜多冲洗去除农药残留。
- 搭配选择:减少辛辣锅底频率,搭配凉性饮品如绿豆汤、菊花茶。
- 特殊人群:孕妇禁食未熟肉类防弓形虫感染,肝胃疾病患者慎食滋补火锅。
- 定期检查:40岁以上人群每年口腔检查,癌前病变患者每3个月复诊。
技术创新助力防治
在预防层面,基因检测可筛查BRCA2等口腔癌易感基因,指导高风险人群加强防范。治疗领域,靶向IL-6/STAT3通路的生物制剂已进入临床试验,可抑制炎症驱动的癌变进程。中医针灸通过调节免疫功能,在缓解放化疗副作用方面展现独特优势。
专家呼吁,公众应树立“温食养生”理念,享受火锅美味的同时,莫让健康为舌尖之欲买单。若出现口腔溃疡超过2周未愈、口腔白斑等症状,应及时就医排查,切勿延误最佳治疗时机。
下一篇:健身圈“科技”滥用调查:类固醇药物暗流涌动,健康代价触目惊心 【核心提示】在健身健美领域,部分爱好者为追求极致体型,铤而走